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精彩回眸

虹口·进步文化策源地海派历史场景创作历程——张智栋

来源: 更新时间:2023-11-28 22:38:57 浏览次数:0

海派文化历史场景人物画作品《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600×200cm)

上海的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和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上海市虹口区十三届政协以来,开展了以“弘扬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记忆”为主题的“虹口百景”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历经150余天创作,以美术作品创作形式生动的呈现了虹口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需要形象感的载体,史实的表现也需要经过思考和再创作。在此大型系列创作活动中,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张智栋创作的此幅大型海派文化历史场景人物画《进步文化的策源地》(600ⅹ200cm)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此作品是根据虹口最重要的进步文化历史特征而创作的。

作品作者:张智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

上海是中国进步文化的源头,虹口区拥有丰富的进步文化表现资源:1843年,上海开埠,凭借水路相连、交通便捷的优势,海内外移民、侨民大量积聚,形成“华洋杂居、五方共处”格局。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又成为一大批新文化人工作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中国重要区域之一。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局部

清末民初的上海是新学说、新思想的传播高地。也正因为有这么开放的文化氛围,上海才会聚集了这么多的进步人士。只要是人们认为进步的大家都愿意接受。上海又是座移民城市,很多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起了异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一只眼睛看着西方,一只眼睛看着中国,他们是中国最早觉悟的人。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局部

1900年第一个国人开办的新式学堂——澄衷蒙学堂建立,这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企业家主创的影响深远的私立现代学校,胡适曾就读于此。

1908年第一家商业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开办,中国第一代电影和新式戏曲都诞生在这里。

1910年中国第一家外商新式饭店——理查德德饭店开业,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盏电灯,接通了中国第一部电话。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和卓别林先后入住其间。

1912年第一家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创办于乍浦路,掀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时任校长刘海粟,首开海派美术教育之先河。

1926年第一本大型新闻画报——《良友》,营销海内外数十年,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人文记录,是出版最早、时间最长、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报。

蔡和森主编《向导》,以顽强的精神克服了经济拮据等困难,首次开辟“时事评论”“寸铁”“各地通讯”等时事栏目。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局部

北外滩孕育国歌的元素

——《国歌》曲作者:聂耳

北外滩孕育国歌的元素

——《国歌》词作者:田汉

五星红旗在虹口诞生:1949年7月,上海商业系统干部曾联松偶然间在报端看见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备受鼓舞,积极参与了国旗的设计。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构思、设计、制作,最终设计出“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由此,虹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孕育地和诞生地。中共四大纪念馆广场被命名为“国旗广场”,成为上海红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步文化策源地”的重要象征符号。

五星红旗在虹口诞生

——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

还有叶浅予和弘一法师、鲁迅先生与新青年等等进步文化代表性人物、左联与进步刊物、景云里与代表性建筑等丰富的表现内容……。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局部

——弘一法师、叶浅予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局部

——鲁迅和新青年

《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创作需涵盖的以上表现内容之繁杂超乎想象!对作者来说是一次大型历史人物场景综合内容的艺术创作挑战,作者在前期投入大量时间搜集、整理、筛选了繁杂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并釆风了虹口区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故居、进步文化博物馆和展览场所,走访了很多海派文化历史名人故居及后裔并与虹口区宣传、文化、政史研究和档案等多部门座谈,最终在虹口区政协管维镛主席亲自把关指导下确定了进步文化所呈现内容:国旗、国歌的诞生,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的故事,几十种进步文化刊物,鲁迅和新青年,左联、中华艺术大学和景云里等近十余所海派建筑,还有进步文化出版社、学堂、艺校……等等。

虹口区政协管维镛主席亲自把关指导作品

首先最困难的是以何种构图形式来容纳和呈现如此众多不同类形的内容!创作初期作者在构图上一直无法突破,先后十易其稿,最终在管维镛主席和韩硕先生指导下确定以“国旗国歌的诞生、左联引领进步文化、鲁迅与新青年在景云里”三联画的分组分类形式构图。

此作品的特点为众多历史人物形象与场景、建筑的重叠组合,既要历史性主题突出又要兼顾中国写意人物作品的表现力和笔墨的生动性,在创作中作者发挥了中国画笔墨层次表达的优势,在人物形象绘制中力求与历史人物形象契合又不失笔墨韵味,这对作者现实题材中国人物画表现功力是一个考验!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草图

错综复杂的历史建筑与人物相融合在创作中贯穿画面始终。用中国写意画形式表现现代建筑一直是让画家头痛的事儿!画面在表现建筑的线、墨、色的结合处理上既不能零乱又要疏密有节,线条过紧僵硬呆板、过松又散软无形!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都将影响到场景与人物结合的艺术表达效果,作者在创作中发挥了中国画线形的表现力并配以不同层次淡墨皴擦渲染,达到了较好的预设画面建筑效果!

张智栋在创作中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上突出了国歌作者田汉聂耳、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鲁迅先生与新青年座谈。特别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时作者以轻松笔墨表现出其面对求知青年人时的睿智、自信、从容、耐心、关爱的进步文化人物形象,特别着重刻划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拿香烟的手势动态,更显自然、生动……。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在此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对“进步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把1949年作为一条线,进步文化和海派文化在上海的发展过程并没有中断。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内忧外困、一穷二白的环境下,上海独特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这些可能只有在上海海派文化传统当中才会有新的发展。上海在社会发展、工业、商业等各领域创造了无数个新中国第一!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海派文化能不能进一步把社会主义进步文化的内涵扩大延伸,比如上海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卓越成绩和对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巨大贡献,特别是浦东开放开发和海派文化之间的联系。如果可以,那就进一步拓展了海派文化中的进步文化基因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意义。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我们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继承进步文化和弘扬海派文化传统,也为了开创新时代进步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上海“海纳百川、奔流不息”,这是进步文化底蕴与海派气质的再融合,在当代重新唤醒“进步文化基因”,洋溢海派风华,我们将迎来一个历经时代洗礼而又愈发神采奕奕的上海。

《虹口·进步文化的策源地》作品水墨稿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进步文化的策源地”。《进步文化策源地》作品问世受到上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此作品既是上海海派进步文化历史深厚积淀记忆的深化,也是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城市历史文脉的自豪感,具有重要价值。

此作品先后在上海市政协、虹口区政协、上海多伦当代美术馆相继展出,现收录到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弘扬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记忆--虹口百景》画册,此作品由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收藏,并由国家邮政总局出版了全国发行的纪念名信片。



官方微信:张智栋工作室
咨询热线:13661820345